2025-08-16
View 观点
在快餐红海中,一个曾被贴上“街边摊”标签的品类正悄然崛起。
煲仔正——这个2017年由前电商人邓清创立的煲仔饭品牌,从亏损九个月的创业黑暗中突围,如今已在全国开出超300家门店,更将分店开到了马来西亚、柬埔寨和美国。
▲图源网络
当传统煲仔饭仍困于夫妻小店模式时,煲仔正凭借一套系统化的品牌战略,将市井美味升级为商场新贵。
走进任何一家煲仔正门店,一抹跃动的“火焰橙”会瞬间抓住视线。
这不仅是品牌的超级符号,更是对明火砂煲烹饪内核的视觉浓缩。
在VI系统中,橙色贯穿菜单、工服与广告,形成强烈的品类联想——火焰催生的金黄锅巴与腊味香气仿佛扑面而来。
▲图源网络
更具巧思的是“正”字的变形标识。
它既取自品牌名,又暗含“地道、正宗”的品质承诺。
配合口号“地道煲仔饭,就吃煲仔正”,三秒内完成品类与品牌的精准锚定。
这种设计策略看似简单,实则是对传统餐饮过度堆砌文化元素的反叛——用极简符号实现高效传播。
品牌故事则被转化为空间叙事。
店内墙面展示着创始人邓清拜师学艺的历程:从量化老师傅“少许盐、适量油”的模糊经验,到将十斤排骨的盐克数拉取平均值制成标准化配方表。
这些真实场景通过插画与文案呈现,让非遗技艺的可视化成为信任背书。
传统煲仔饭多蜷缩于街角,煲仔正却大胆挺进购物中心。但商场化并非简单的场地迁移,而是一场系统性空间革命。
面积迭代:早期街边店约60平方米,5.0版本商场店扩至130平方米,通过开放式厨房与优化动线,容纳90+餐位。
效率重构:午市高峰10分钟出餐、两轮翻台的战绩,背后是自主研发的专利煲仔炉——自动化隧道链替代人工转煲,每小时出品216份,却完整保留明火砂煲的“金香脆”锅巴。
场景突破:引入啫啫煲等烟火气产品,搭配原盅炖汤与广式糖水,将单人快餐延伸为社交餐饮。
▲图源网络
最颠覆性的创新在外卖场景。首创“连煲送”模式,复购率高达48%。
特制加厚砂煲解决传统外卖口感流失痛点,让消费者在家也能揭盖刮锅巴。这一设计将产品体验延伸至私域空间,堂食与外卖营收占比竟达均衡。
煲仔正深谙:传统技艺的商业化不是博物馆式保存,而是闭环价值转化。
品牌将“广式煲仔饭制作技艺”拆解为可量化的标准:台山丝苗米基地的直供鲜米、李锦记900道指标监控的定制酱油、中山黄圃腊味的原产地直采58。
供应链的每个环节都在诠释“正宗”的定义。
▲图源网络
文化资产更被转化为体验触点:
举办“老广州煲仔饭文化节”,顾客可体验铺米、摆料、焖制流程
与热门电影联名推出“吃煲仔饭抽电影票”,让非遗文化嫁接年轻流量
门店循环播放短片《正正正正正 煲仔正》,用魔性节奏强化记忆
这些动作构成“非遗=正宗=可信赖”的认知闭环,使工艺传承成为品牌溢价的核心筹码。
当多数品牌追逐加盟数量时,煲仔正构建了一套让加盟商先盈利的共生模型。
创始人邓清的策略极克制:直营店开到第8家才开放加盟,且必须跑通CBD、社区、外卖等全场景盈利模型。
▲图源网络
这种“先守正再出奇”的思维,使品牌闭店率长期低于3%。
选址上:总部大数据分析人口密度、竞争格局,提供科学选址建议
运营上:为餐饮小白配备“保姆团队”,从招聘培训到外卖代运营全链路跟进
产品上:精简SKU至16款爆品套餐,降低备货损耗9
流量上:自建直播团队为门店引流,部分店月外卖订单达4000单
更独特的是电商反哺逻辑。加盟商可销售品牌预包装腊味、酱油,突破“500米堂食、3公里外卖”的物理半径,实现“店中店”盈利模式。
这种设计让单店投资回收周期压缩至10-16个月,成为规模化扩张的关键杠杆。
▲图源网络
2025年7月,煲仔正20余家新店在全国同步开业。
从广东台山的丝苗米基地,到马来西亚分店的定制酱料,一条跨越6000公里的供应链网络正在形成。
而支撑这场扩张的,不仅是自动化设备或加盟模型,更是那深入人心的“正”字标识——它象征着对非遗技艺的敬畏,也承载着让每煲饭都“正”的品质执念。
所谓传统餐饮的现代化,不是用科技取代烟火气,而是让锅炉里的千年智慧,找到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。
400-870-6869
@2008-2023 Ziran Design,Beijing.All Rights Reserved关注子然设计公众号 了解子然最新动态!Relevant Viewpoints
相关观点联系我们